前几天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将用海水稀释福岛1号核电站的处理水,准备养鱼。据报道是为了验证处理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性,应对目前舆情危机,据说养鱼的水族馆将建设在核电站周围。那么水中存在少量元素养鱼真的没问题么?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听听廊坊水产饲料添加剂养鱼专业户怎么讲。
养鱼专业户都会对养鱼有个基本常识,了解水质对养鱼的重要性,正所谓养鱼前养好水,如果水质不好养出来的鱼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质氨含量过高就会让水产动物中毒,那么水中氨含量都来自哪里?
1、鱼的呼吸
鱼通过鳃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淡水鱼和虾蟹的含氮代谢废物主要以氨的形式从鳃排出,氨通过鳃排泄的方式主要是依赖浓度梯度的被动扩散,当鱼体内的氨水平要高于水体时,这一过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若不能及时排出,当血液中氨的含量超过1%时,就极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即鳃的排氨若受到阻碍,滞留在鱼体中的氨水平会逐渐上升,就会引起鱼类的中毒。
2、鱼的尿液
鱼的尿液中同样含有氨。
3、有机物被异养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
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养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
4、氨主要来源---排泄
主要来源于鱼类的排泄,其排泄率直接与投饵率以及所使用的饲料蛋白质水平直接有关。随着饲料蛋白在鱼体内分解,一些饲料蛋白用于形成鱼体蛋白(肌肉),另一些饲料蛋白作为能源,所产生的氨通过鳃排出。饲料中的蛋白质是投喂饲料的池塘中大多数氨的首要来源。
5、氨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底泥
底泥是从池塘底泥扩散出来的。大量的有机物质或由藻类所产生或作为饲料投入到池塘中。粪便固体和死亡藻类沉淀到池塘底部并开始分解。这一过程会产生氨,并从底部淤泥扩散到水体中。氨氮来源不断增加可能发生在随着养殖周期不断累积底泥越来越厚的老塘、高密度养殖的池塘。
6、水体缺氧
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溶氧不足一方面会抑制好氧的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其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会阻碍硝化反应的进行,致使氨氮、亚硝酸盐不断积累。
很多鱼塘由于水源条件不好,加、换水很困难。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大,投饵量加大,鱼塘(特别是秋天)往往氨氮严重超标,有个别鱼塘会出现氨中毒现象。特别是精养鱼池在鱼类生长旺季期间,因投饵量大,排池物和残饵增多,温度又高,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也随之增多。
鱼群氨中毒表现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鱼群中毒初期表现食欲下降,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平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甚至出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多见个体大者先死。
当进入严重中毒时,鱼群摄食下降,散群溜边,鱼群浮头受惊不散,开启增氧机后,鱼群回避不近,向四周散浮。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留心观察,可见病鱼呼吸困难,吃力张口,鳍条摆动加快。有时出现游动不安,甚至狂游乱窜;有时静静张口露头。时间不长则出现游动乏力,鳃盖及口裂张大,时而缓慢下沉,时而不由自主身体失衡侧卧。进而可见浮头鱼群游动无力,背鳍不时颤抖,呼吸微弱,身体侧翻,体色变浅,不久则昏迷而死。
鱼群出现零星死鱼与白天浮头不下沉是最容易视见的状况
鱼类氨中毒解决方法
1.增氧(打开增氧机或氧化剂),充足的溶解氧可将氨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供藻类利用。
2、减少饲料投喂,减少氮来源。
3、泼洒碳源(红糖或桔水)培藻,同化氨氮,维持碳氮平衡;泼洒有机酸对水体解毒又补碳。
4、活化“降氨氮功能菌”泼洒
从养鱼常识就知道,水中氨超量就会导致与中毒,我们再回头看核废水去养鱼,就是相当危险的,仅仅是水中氨超量就会导致与中毒,鱼群大面积死亡,所以那些放射性物质也会对鱼类有影响的。